文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他一生只演一个人,却让一代人记住了那张脸。2005年7月5日的早上,广州殡仪馆白云厅门前排起了长队。没有喧嚣,没有明星助阵,只有300多个素不相识的广州市民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。
展开剩余87%那天,挽联长达6米,女儿在遗像前轻轻一吻,儿子久久不肯松开那双已冰冷的手。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追悼会,这是一次沉默的告别,也是一次对信仰的致敬。
可谁又能想到,这位曾经在银幕上无数次走下天安门城楼的“毛主席”,在现实生活中却默默无闻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都没离开那个自己塑造了一生的角色。
从孤儿到“毛主席”
1937年冬天,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诞下一个男婴。父母双亡后,他跟着姐姐胡敏一路辗转到了广西的孤儿院。
那个年代,孤儿院的孩子没有名字,他叫“胡诗学”,这个名字在他12岁那年就留在了南下的路上。
1949年,他追着解放军部队跑了十几里地,非要参军。那年他才12岁,年纪太小,部队不收。他就坐在部队驻地不走。最后军首长被他的执拗打动,破例收下了这个脸上还没褪去稚气的小兵。
他被分到13军文工团,成了团里最小的兵,也是最努力的那个。别人午休,他练台词;别人打牌,他在排练厅一遍一遍地练动作。
1955年,他自己把“胡”字拆开,起名叫“古月”,取“古为今用,月照天下”之意。
这个新名字,注定他要走上一条不寻常的路。
1978年,中央决定拍摄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影片,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特型演员。那时候没人知道古月。可昆明军区的一位老导演却硬是把他的照片寄到了北京。
照片一路被送到叶剑英手上。叶帅看了,没多说话,只是指着照片说了一句:“像,很像。”
一句“像!很像!”彻底改变了古月的一生。他被调往北京,正式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。那一年,他41岁。从此,他不再是古月,而是“影视毛泽东”。
“这张脸怎么长你身上?”
1979年,第一次站在镜头前,他紧张得忘了台词。导演成荫直接当着全剧组的面发火:“这张脸怎么长你身上!”
那一晚,古月一个人坐在宿舍门口抽了一晚上烟。第二天一早,他把八一厂的片库翻了个遍,把有关毛主席的影像资料全拿了出来,逐帧分析。
他在家里贴满了毛泽东的照片,饭也吃不好,觉也睡不安稳。那几年,他家甚至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,全是毛主席。
为模仿毛主席抽烟的动作,他把一根烟夹在手指中间反复练习,还专门用一只手掌捂住嘴,因为毛主席吸烟时是这样做的。
1989年,《开国大典》上映,古月第一次让全国观众相信:这不是在演,这是毛主席自己回来了。
那一年他拿下了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。从那之后,几乎所有与毛主席有关的影视作品,他都是第一人选。
他在84部影视剧中饰演毛泽东,目标是100部。可惜,第85部永远没机会了。1991年拍《大决战》,为了不同阶段的形象,他一次次增减体重。
演青年毛泽东时,他瘦了20斤;演晚年毛泽东时,他又胖了回来。他不吃药,也不锻炼,只靠控制饮食和作息调整体重。
有人劝他别这么拼,他就笑:“我不是在演戏,我是在还愿。”
1990年,《大决战》拍摄中,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探班。她一见到古月,哭得像个孩子一样。那一刻,所有人都明白了,古月不是一般的演员,他是这个国家记忆的一部分。
遗像前的亲吻
2005年7月2日晚上11点09分,广东佛山三水区。古月因酒后蒸桑拿,引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,抢救无效去世。
那一天,他刚刚跟从加拿大回来的儿子见面。饭桌上,他还说想再演一次毛主席。可谁也没想到,那顿饭成了诀别。
7月5日早上9点30分,广州殡仪馆白云厅。白色的挽联从厅门口一直垂到台阶。长达6米的黑底白字写着:“学毛泽东生也光荣死也光荣,跟共产党来也崇高去也崇高。”
厅内,姐姐胡敏伏在棺前哭到声音嘶哑。女儿轻轻吻了遗像,儿子站在原地,一动不动,手一直放在遗像上。
张燕站在一旁,红着眼说不出话。她是第三任妻子,也是曾在片中饰演宋庆龄的演员。两人1996年结婚,婚后她退出银幕,专心照顾古月。
送别的人群中,没有大牌明星,没有媒体炒作。有的是陌生市民,有的是学生,还有老人。
一名大学生代表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:“古月只有一个,娱乐明星可以替代,但他不行。”他的一生没有绯闻,没有炒作,只有角色。
他从不接广告。不穿西装、不打高尔夫、不代言酒。他觉得这些跟毛主席的生活不符。“这不是我个人的形象,是毛主席的形象。”
他有三段婚姻。第一任妻子早逝,留下两个女儿。第二任妻子桂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,但因古月常年拍戏聚少离多,最终还是离婚。
1996年,他与张燕结婚。张燕退出演艺圈,守在他身边,直到生命最后一刻。他留下的并不多,除了一些遗产,就是几箱剧本和一堆毛主席的照片。
古月的笔记本里,写着这样一句话:“思想是灵魂,技巧是手段,生活是基础。”他是这么写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他把毛主席的照片贴在镜子前,每天模仿神态。他曾在湖南韶山冲住了一个多月,只为了学一口地道的湘音。
他顿顿吃辣,连毛巾都要用韶山的。他说:“要演,就演到骨子里。”
总结:
古月走了,带着他的角色,带着那个时代的记忆。他不是毛主席,但他让无数人记住了毛主席。他用一生塑造一个人,也用一生成为了自己。
古月走了,但他的角色、他的坚持、他的信仰,仍活在每一个曾被他感动过的观众心中。
信息来源:
法制晚报《古月遗体告别仪式举行》
华西都市报《亲友挥泪送古月》
中国共产党新闻《叶剑英遴选影视特型演员 荧屏再现毛泽东形象》股票配资app
信息来源:
法制晚报《古月遗体告别仪式举行》
华西都市报《亲友挥泪送古月》
中国共产党新闻《叶剑英遴选影视特型演员 荧屏再现毛泽东形象》
发布于:河南省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